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

完全看懂 Core i3、i5、i7 筆電處理器規格

完全看懂 Core i3、i5、i7 筆電處理器規格市售主流的筆電大都換上了 Intel 第二代 Core 處理器,從13吋到17吋,一應俱全,效能較過去提升自然是一定的道理,且再強調了更輕薄與更節能的特性,並突破過去內建顯示晶片較不夠力的效能侷限。隨著Intel第二代Core處理器推出至今,也有近半年的時間,走過了6系列晶片組瑕疵事件,目前市售的主流筆電裡,除了少數採用第一代Core處理器的庫存產品,以及部分採用AMD處理器的產品外,幾乎都已經全面升級第二代Core處理器,不管是強調行動性的13吋、普羅大眾接受度較高的14吋、取代桌機的17吋等等,都已全面升級。而採用32奈米製程的Intel第二代Core處理器,也就是常聽到的Sandy Bridge,如果對這名字很陌生也沒關係,畢竟太多的開發代號,不是一般消費者會注意的,對大部分人來說,只要記得Intel第二代Core處理器即可,並記下新的標章貼紙,以利於辨識筆電搭載的處理器等級。從今年一月推出Intel第二代Core處理器後,筆電上用來辨識處理器的貼紙也變了,不過分類及定位倒是沒有變,Core i3代表著入門;Core i5則是進階的選擇;Core i7則是代表高階機種。Intel給筆電使用的第二代行動版Core處理器同樣也分為三大類,簡單來說,定位與過去一樣,Core i3是鎖定於入門級使用;Core i5為主流的規格;Core i7則是強調高效能的表現。不過,型號命名原則與過去稍有不同,之前在同系列的產品線裡,行動版本的細部型號一定會比桌上型的數字來得小,但這次型號編排幾乎與桌上型的完全重疊,這樣的命名原則難免容易造成混淆,因為就時脈、功耗、核心數目以及實際效能而言,同型號的行動版處理器一定不可能與桌機相同等級,因此挑選時得稍加留意,千萬不要與桌機使用的處理器相互混淆了。以Intel釋出的行動版處理器來看,標準電壓有10款,其中i7-2920XM的時脈透過Turbo Boost技術能超頻到3.5GHz,大部分處理器也都能提升3.2GHz。但是i3版本還是一樣沒有自動超頻的功能,而核心數大部分都是雙核心,高階i7部分有4核心。Intel利用超執行緒技術(Hyper-Threading),讓每個處理器核心同時處理兩項作業來提高多工效率,如今第二代Core i7、i5、i3處理器也全面支援。在考量到節能及體積的因素下,全部的處理器都會啟用Hyper-Threading技術,包括最低階的Core i3在內。運用Hyper-Threading技術,可將實體處理器數,模擬為雙倍,讓雙核心變四核心,四核心變八核心,而真正有四個實體核心的處理器,在型號裡會多1個「Q」,例如2820QM、2720QM。由於Intel改變以往型號命名規則,而且以往超低電壓(ULV)、低電壓(LV)處理器編號會出現「LM」、「UM...


]]>

View the original article here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